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42例临床怀疑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38.4岁;病程2 h~15 d;临床症状是膝关节痛。首先采用膝关节常规MR平扫,然后进行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检查,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将常规平扫结果和3D弥散法关节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在显示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结果: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使半月板撕裂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常规平扫,同时检查的敏感性从52.94%(54/102)提高到85.79%(87/102),特异性从67.78%(61/90)提高到86.67%(78/90).对两种方法进行χ2检验,敏感性及特异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0,P<0.01; χ2=9.13,P<0.01).结论:3D弥散法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MR平扫。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假撕裂MRI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所致外侧半月板假撕裂的发生机制,探讨外侧半月板假撕裂与真撕裂的鉴别方法。方法:对自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72例(左膝44例,右膝28例)经关节镜证实的无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膝关节进行矢状及冠状位MR扫描,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5~61岁,平均33.7岁。观察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及其中央腱性附着部之间以脂肪组织分隔,在MRI矢状像上,可见脂肪组织在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形成的线样稍高信号裂隙,类似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膝横韧带在MRI上的出现率约34.7%(25/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18例,均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形态规则、撕裂线斜行,矢状位图像可连续显示膝横韧带,冠状位图像能显示该韧带的长轴。板股韧带显示率为73.6%(53/72),其中板股前韧带为23.6%(17/72),板股后韧带为70.8%(51/72),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16.7%(12/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25例,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19/25)或垂直方向(6/25).结论:根据外侧半月板形状、撕裂线方向、观察矢状和冠状位图像,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的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3.
背侧胰腺(背胰)发育不全是临床罕见的胰腺解剖变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关背胰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研究报道较少,有时容易误诊.本研究收集7例背胰发育不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其CT表现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变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根囊肿的各种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根囊肿的MRI(12例)、CT平扫(4例)、脊髓造影(6例)、CTM(6例)等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6例神经根囊肿部位:颈椎2例,颈胸段1例,胸椎2例,胸腰段1例,骶椎lO例。脊髓造影和CTM表现为一侧神经根鞘囊状扩张充盈;CT平扫表现为位于神经根移行区、边界清晰的囊性肿块;MRI表现为T。WI呈均质低信号,T2WI呈均质高信号,信号特点与脑脊液基本一致,大部分囊肿内可见细条状等信号神经根影,3例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神经根囊肿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MRI表现最具特征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少见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11例病例中,5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6例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9例病变体积较大,最大径约5~15cm,其余2例最大径约2~3cm.CT平扫肿瘤均呈囊实性,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其中2例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6例病变实性部分呈条絮状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病理证实11例病变均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极少见,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CT平扫结合增强检查显示腹膜后巨大囊实性肿块与隐匿的临床表现不匹配时需考虑到良性神经鞘瘤的可能,在与腹膜后其他常见肿瘤仔细甄别后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增强CT和MRI在鉴别腰椎间盘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和椎间盘突出复发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通过对4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病人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增强CT诊断椎间盘复发17例,瘢痕结节粘连8例,其中有4例与手术结果不符,诊断符合率84%。增强CT显示椎间盘复发均无强化;瘢痕组织形成有轻到中度强化。20例MRI检查患者均行Gd-DPTA增强前、后矢状位、轴位成像,椎间盘突出复发14例,诊断瘢痕组织形成6例,其中1例与手术结果不符,诊断符合率达95%。14个椎间盘突出病例早期均没有强化,6例瘢痕组织在注射对比剂早期均有弥漫性持续强化。结论增强CT扫描和MRI均能够有效鉴别腰椎间盘术后突出复发与瘢痕组织形成,但MRI总体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大小、密度、强化、边界、病理等影像及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5例病变均发生于男性,年龄16~66岁,中位年龄27岁,病变形态不规则,其中前上纵隔3例,前中上纵隔及后纵隔各1例,体积巨大,最大径约3.5~9.9cm,症状以胸部不适、疼痛或头颈部憋胀等多见。2例病变呈均匀低密度影伴轻度强化,其中1例于确诊1年后出现肝脏转移灶;3例低密度病灶内可见点片状更低密度区,肿块实质呈轻度或渐进性强化,临近血管不同程度地受压移位,以腔静脉为著,其中1例病灶可见大量迂曲血管影,并伴有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青少年男性伴有前纵隔巨大肿块,密度较均匀且轻中度强化,病灶内见不同程度血管影时,排除继发性病变外应考虑到精原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水成像技术在内耳液体容积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均采用GE1.5T磁共振机、8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行内耳内听道水成像序列扫描(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所采集信号传送至工作站AW4.2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测量耳蜗、前庭-半规管和内听道容积,初步建立其正常值范围,并分别比较耳别、性别及年龄段间有无差异.结果 30例(60耳)正常志愿者的耳蜗、前庭-半规管和内听道容积分别为(101.2±11.1)mm3、(151.5±19.9)mm3和(220.1±58.7) mm3;正常值范围分别为(79.4~123.0)mm3、(112.5~190.5)mm3和(105.0~335.2)mm3;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3和0.27.内耳系统液体容积在耳别、性别及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三维水成像技术可用于活体内耳系统液体容积的测量,为临床上内耳腔道结构的评估及内耳畸形的分类、分型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后期超声测定胎儿双肩径、锁骨长、肩胛骨长、胸围等相关径线,与出生后新生儿的双肩径进行比较,探讨妊娠后期超声测量上述径线与新生儿双肩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阴道分娩单胎的孕产妇352例,于分娩前1~3d内由专人测量胎儿双肩径、锁骨长、肩胛骨长、胸围等相关径线。新生儿于分娩后1d内由专人测量胸围、肩宽。对超声测量的胎儿锁骨长、肩胛骨长、胸围与新生儿双肩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由于胎臂运动等影响,超声测量胎儿双肩径和产后新生儿双肩径符合性较差(t=3.23,P<0.05),而超声测量胎儿锁骨长、肩胛骨长、胸围与新生儿双肩径均有良好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13、0.765和0.922,均P<0.05)。结论超声测量胎儿锁骨长、肩胛骨长、胸围与新生儿双肩径有良好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中有1例CT表现为厚壁空洞样肿块影,相应肠腔明显扩大,与肝脏、胃分界不清,钡餐造影表现为不规则团片状龛影;1例CT 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伴有胰管、胆管扩张,与胰头部分界不清。CT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轻度‐中度强化。结论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